九月選片|《明天,最後一天》:我們每分每秒都在死去

九月選片|《明天,最後一天》:我們每分每秒都在死去

作者BIOS 選片
日期19.09.2018

如果你很喜歡廣告裁判裡分享的一些泰國廣告,你可能也會喜歡《明天,最後一天》。不過請千萬別抱持著「這影片讓全球 60 億人都驚呆了」、「淚崩!你絕對不敢相信接下來發生什麼事」的心情進戲院。

我會說《明天,最後一天》是一部有企圖心的泰國集結式小品,但我不會說它是好看的電影。《明天,最後一天》談論死亡的稍縱即逝,改編 2012~2017 真實的死亡案例。在電影的結構設計上做了一些新鮮的嘗試,剪接或長或短的幾個故事拼湊,有些甚至不成敘事,只是短暫的對白、幾張攝影作品、死亡方法的數據統整,這些拼湊看似錯亂,也可能是導演表述「時間——死亡」的思考邏輯。簡單來說,這是導演對「死亡」的一部拼貼作品。

影片上經常有黑幕需要等待,這時候我們會聽見電影院全場觀眾的屏息以待,甚至是後方座位的人手錶指針運轉的聲音。黑幕上出現著電影膠卷的 TCR(Time  Code Reading),後面標誌著死亡人數,明示觀眾:你們觀影的時間,人們每分每秒都在死去。

觀影結束,70 分鐘又 21 秒,世界的死亡人數總共是 8442 人。

對「死亡人數」的統計讓人產生了對「消失」的恐懼感,時間不斷在流逝,我們在這期間又做了多少浪費生命、消耗關係、製造後悔的事? 

《明天,最後一天》的影片表現形式大量以直幅表示「Die Before」、橫幅表示「Die After」,直幅的鏡頭通常親密,充滿了對日常捕捉的細膩眼光,泰國的瘋傳短片講求平民生活的瑣碎故事,在電影裡也展示了這樣市井小民的人情與真實。當然減去許多廣告拍攝狗血催淚的手法,電影裡的一顆顆長鏡頭,其實有點侯孝賢的意味,像是一個老人躺在草蓆上、枕著女兒的大腿,讓女兒為他的頭皮按摩,一旁電風扇規律的運轉,彷彿吹涼了人生苦悶的暑氣,而手指搔刮頭皮的酥麻聲也像一種 ASMR,沈穩心緒。這個死亡場景,老人靜謐的死去,無痛無憂似的,鏡頭 Zoom out,老舊的木門發出歲月的嘰嘎聲,昭示淡淡的凋零。我也特別喜歡一個年輕女病人在病房內與男友交談的片段,這場戲只有一顆長鏡頭,緩緩地推移,有時跟演員的表情,有時跟氣氛的移動,在那樣的狹小空間裡,可以很深刻的在鏡頭定下來時感覺到時間的停滯,終結的茫然。而這段故事也為整部電影在片尾留下了一個回馬槍,死亡無跡可尋,人類對質命運的無能為力。

在這樣的生命狀態下,導演選擇面對死亡的方式是,看見它接受它放下它,一如交叉剪接老人與小孩的採訪,直觀點出對死亡的超然智慧:

小孩說:「我不想提前知道死亡,我只要活得正常就好,然後死去。」
老人說:「我之所以能夠活得那麼久,一定是老天創造我的時候,發生了一些錯誤。」

導演一再透過各種死亡的形式表達:「珍惜當下」,他表現生命的無常,轉述了這麼多不同樣態的死亡,因為活不下去而自殺的、飛機失事、生病、車禍、年老而死、意外,從年輕到年老的死亡。大量的影像處理加上結構紛飛的數據引用,讓整部電影看下來缺少了核心重量。

但是這部電影依然有它創作上的偉大之處,這些 2012~2017 裡死亡的無名小眾,有陌生人用另一種方式記得了他們。以及或許我們可以在某個小小的故事中,拾獲自己的傷感,也原諒現世生存的為難。就像那小男孩天真的想,不必害怕死亡,因為痛苦比死亡更難受。

《明天,最後一天》

導演:納瓦波坦榮瓜塔納利 Nawapol Thamrongrattanarit(《戀愛疹療中》)
演員:茱蒂蒙瓊查容蘇因 Chutimon Chuengcharoensukying(《模犯生》)、桑尼蘇莞門坦諾 Sunny Suwanmethanon(《把哥哥退貨可以嗎?》)
上映時間:2018. 09. 21

#明天,最後一天 #納瓦波坦榮瓜塔納利 #電影 #泰國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李姿穎 Abby
圖片提供鏡象
責任編輯溫若涵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