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膳|除歲

上膳|除歲

作者栩栩
日期29.01.2014

魯迅曾說:「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

確然如此。入冬以後,整座城自感恩節火雞、耶誕大餐、跨年迎新煙火秀一路熱烈狂歡,這個節慶方過完,下一個轉眼又到。不斷的倒數,無盡的派對……可直要到舊曆年底,老家長輩們顫巍巍地爬上梯子張燈結綵,點起一小圈昏黃不定的光暈,照亮門上今日新糊好的窗花春聯,字跡秀雅挺拔,只是紅紙邊略略捲了起來,泛著一抹陳舊的褐黃──直到這一瞬間,整個人方終於意識到時間流逝般地真正落實下來,你想,哎呀又一年了。

如《夢梁錄》:「十二月盡,俗云『月窮歲盡之日』,謂之『除夜』。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洒掃門間,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鐘尷,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租宗。遇夜則備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歲之安。」所示,除夕前幾日忙於大掃除,所有房間傢俱經過一番徹底刷洗,故障或用不到的若干雜物統統扔入垃圾桶,直清得全身腰酸背痛,接著是一連串採買,將時令瓜果青蔬、事先吩咐肉鋪預留的鮮肉及其他糧食零嘴流水價地往家中搬,如此大風吹也似地鬧過一輪,除夕赫然就來了。

除夕當日,一切皆被安置得井井有條、嶄新煥然。燒水烹茶,一盆盆水仙開得花香薰然,金漆牡丹攢心盒盛滿洋糖,案上另備開心果和瓜子各一缽供人取用,除夕大抵皆是至親,一般賓客朋友過幾日才會來訪,是故話題多半圍繞在家中老小身體康泰、事業學問上打轉,另一頭擺齊供品、捻香燒紙,在裊裊盤旋的白煙裡感激天地眾神與祖先們一年來的照顧。

至於夜間,重頭戲非年夜飯莫屬。一年中最熱鬧澎湃的一餐,闔家大小一一挨著圍坐桌前共進晚餐,若逢家中有人遠遊在外趕不及回來則備下一雙碗筷、一席座位,如此便權當作同吃團圓飯了。備一桌年夜飯工程浩大,故而中午多半裁卻午餐以減少忙亂,若飢餓便隨意吃點東西打發過去,如此忙碌到傍晚開飯,食慾格外旺盛。台灣人講究年夜飯要有魚,謂之年年有餘;全雞一只,謂之全家福。「雞」發音同「羈」,福州人相信團圓飯吃雞能將全家人深深地凝聚牽繫在一塊,此外白蘿蔔寓好采頭,芥菜表長壽,一連吃下魚圓肉圓蝦圓則三元及第,金榜題名。傳統酒席菜如封肉、筍乾燉元蹄、佛跳牆、砂鍋魚頭也經常穿插出現,大抵平日難得一見的佳餚都會在今晚傾巢而出,一解腸胃相思之苦。

我家中喚除夕作「二九暝」,一應灑掃買辦炊粿祭祖長輩們皆分外鄭重,耳濡目染下孩子們從小視之為一樁大事。年夜飯的內容並無定例,至於規格,最低要求六葷六素共十二樣菜,色色不得重複。十二樣菜,分別象徵了一年到頭的十二個月,葷菜代表好日子,素菜代表苦日子,日日年年皆苦甜參半,如此人生方有滋有味。每道菜都要嚐過才算完整地過了一年,倘若人數眾多,則倍加上去一共十二葷十二素二十四樣菜,愈顯隆重。

菜式雖不拘,倒很常由一盤臘味拼盤充作開胃菜,臘味耐嚼,多少胃口就這樣細細嚼出來了。醬肘子、白菜心拌海蜇皮也多見於冷盤,十二樣菜講究冷盤熱炒,君臣佐使,一場盛宴方能顯出層次。母親拿手的糖醋烏鯧一向受歡迎,仔細揭開炸得蓬鬆酥脆的蛋酥,一尾劃出菱形紋的烏鯧橫陳盤中,醬汁由蒜碎、醬油、烏醋、冰糖煮出,鹹中帶甘,夾一筷魚肉蛋酥方蘸醬汁,以免蛋酥過度受潮。此外還有一大碗燉肉,或東坡肉或梅干扣肉或紅燒獅子頭,近年來多以蘇式紅燒肉的模樣登場;雞慣常料理成白切雞或紹興醉雞,若從整場宴席的角度考量,麻辣鹹香的口水雞其實更佳。素菜我特別喜歡蠔油炆冬菇,拿一只小砂鍋盛芥菜當底,再鋪上事先炆好的冬菇,小火慢煨至上桌,暫不提冬菇味濃,下層吸飽了湯汁的芥菜才讓人直喊鮮哪。

象徵十全十美的什錦菜乍看容易,其實素菜要辦得好,十之八九比葷菜還要費事。什錦菜又叫十香菜,顧名思義由十種菜炒成,但究竟由哪十種並無統一說法,講究點還可擴充到十二種、十八種蔬菜同炒。我多選用黃豆芽、芹菜、胡蘿蔔、薺菜、木耳、金針、香菇、豆腐乾、腐皮、毛豆、筍片、紅椒和榨菜,如買得到千張、烤麩更佳。豆製品先泡過熱水去油味,榨菜川燙後泡冷水去鹹味,香菇木耳金針泡冷水,黃豆芽摘除頭尾待用,之後一一改刀、逐項分炒。先由味寡淡者炒起,黃豆芽、胡蘿蔔、薺菜、木耳、金針、豆腐乾、腐皮、毛豆、筍片皆屬這一鍋,順序以豆製品先下,顏色鮮嫩翠綠的葉菜類後放為原則,加一小撮鹽炒至半熟即起鍋,接著炒味厚重的芹菜、紅椒、榨菜絲,炒出香氣後再加入香菇同炒,最後將方才炒過的第一鍋素菜傾入,拌炒均勻,砂糖醬油雞粉隨各人口味添減。什錦菜略略攤放至稍涼後澆一點麻油,熱吃,或冰入冰箱冷吃皆宜,因著費功夫,一做往往做上一大缽,足可吃上三兩日。

我老家台南,西南沿海一帶海產肥又鮮,一整籠剛蒸好的大螃蟹、清燙花枝、酥炸牡蠣、奶油焗明蝦、九層塔辣炒海瓜子等美味吃得人連連吮指,接著取出烏魚子,澆上金門高粱後於炭火上烘烤,炭星四濺,酒香流溢,思及烏魚子外層酥脆而略帶焦香,內裡糖心纏綿細密,整副靈魂幾要化了。烏魚子配淺漬白蘿蔔、蒜苗皆美,宜於下酒佐茶,待餐後水果點心上過一輪,廚房洗滌雜務俱收拾乾淨了,再慢悠悠地著手架小炭爐便很理想。烤烏魚子,我以為最美在於那份情調,因是莫要著緊才好,嘗讀林文月寫除夕夜宴已開,唯她和女傭在小廚房裡就火炙烤烏魚子,飢腸轆轆、心中焦急的情狀,不免有些惋惜。

北方人過年好吃餃子,究其緣由,眾說紛紜。幼時我曾於故事書上讀過年獸害怕剁餃子餡的聲響,古人遂於小年夜闔家圍成一圈,和麵剁餡包餃子以嚇阻年獸來犯的說法。年獸如此龐然大物居然會聞剁餃子餡聲而逃,委實叫人難以信服,況且好吃莫過餃子,年獸可真沒口福啊。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內餡鼓漲、兩角尖尖的餃子形若元寶,喻「招財進寶」,「餃」發音又同「交」近似,天干地支定夜半十一點至一點為子時,除夕夜按慣例全家守夜辭歲,年長者珍惜光陰,年幼者給長輩積歲,直到半夜十二點鐘一敲,新年替舊歲,這一刻特別稱作「更歲交子」。於是將闔家包了一整夜的餃子下鍋,煮熟後裝盤分給家中眾人享用,同賀新年。

餃中包餡,多以白菜豬肉餡為主,至於韭菜、韭黃、玉米等亦多受歡迎,我家中雖無過年食餃子的習慣,到底秋冬摘白菜、春夏切瓠瓜和餡,一年到頭都少不得這一味。前人食餃子倒相當風雅別緻,時常故意暗藏他種餡料,以卜順利,咬了一嘴糖表示來年甜美如意;紅棗乾栗意味著早生貴子;金銀錢幣則寓來年有福,吉祥平安。

嚴格來說,除夕夜吃餃子大抵到了明清方成為定俗,滿清皇族相當重視除夕食餃子,年三十晚間御膳房備齊了料,由宮中后妃女眷們剁餡調味,宮中過年吃的餃子是素餡兒的,包金針、木耳、冬筍、蘑菇一類,清鮮素淨。供佛和供皇帝的餃子按規矩由同一鍋中煮出,以四周繪有葫蘆萬代花紋的木胎描金漆大吉寶案盛了,另以琺瑯小碟子裝醬小菜、南小菜、薑汁、醋供蘸用,方獻至大清皇帝食案前。任何極尋常的事皆要求到盡善盡美,本是清宮皇家氣度,一般人學不來,也未必要學。

過年亦有吃麵的習俗,麵條或麵線不拘,唯麵體較一般所食更長,一般相信吃了長麵可保長壽永康,若與餃子同煮,正好一碗金線穿元寶。南方亦流行煮湯圓,一鍋湯圓浮於清水上,紅紅白白,煞是美觀。我曾聽聞有人過年吃春捲,彷彿是南京一帶習俗罷,初聞時覺得莫名,仔細一想,春到人間一捲之,咬春本身就蘊含了辭歲迎春的寓意不是嗎?

北京人家於前兩日就先炸好一盆炸丸子,待除夕便能享用焦溜丸子,醬肉、涮羊肉鍋味道亦美;東北人家大啖酸菜白肉鍋、白肉血腸煮粉條、小雞燉蘑菇;上海人家年夜飯會有一鍋醃篤鮮,甜點必備八寶飯和紅豆鬆糕;四川人家的樟茶鴨、毛血旺是王道;汕頭人家煮沙茶爐;福州人家熬一甕佛跳牆……就這一桌團圓飯,使我們重新認清身分的歸屬,自骨血而生的牽絆。

吃過年夜飯,領了壓歲錢,孩子們便聚在一處玩紙牌麻將,遠近不時響起爆竹劈啪聲,懶洋洋地癱在沙發上看彷彿去年早已播過一回的新春賀歲片,原班人馬,原片重映,為某個同樣的段子發笑。互為鏡像的鬧劇與人生。我至今都還煩透了跳針般一播再播的大賣場拜年歌曲,那調子全無歡欣之處,只覺庸俗可恨,也曾一度提議乾脆煮個魚片火鍋代替一大桌年菜,但興許這就是年的本質──世俗、煩瑣、無止盡的重複。重複固然使人厭煩,卻也使人湧起一陣因熟稔而生的安全感。

 

【上膳】
這是一個飲食專欄,可以的話,讓我再偷渡一點文化、典故,偷渡我的個人癖好。

栩栩
寫百草鳥獸,同樣也寫人間煙火瑣屑。
喜歡微甜紅茶,喜歡聽故事,時常在深夜裡貓咪的陪伴下練習寫字。

#除歲 #過年 #栩栩 #飲食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栩栩
圖片提供陳志明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