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銀髮族、霓虹燈下的記憶:「尋覓香港光影」,探索香港人的歸屬感
當都市更新計畫在前,社區亦不停開發變化,現時銀行金樓林立的香港,再難聽見《樹大招風》裡,從啟德機場起飛,飛過屋村鄰里上空的飛機引擎聲;也無法重見《追龍》中九龍城寨的風雲歲月。《古惑仔》所穿越的大街小巷,都隨著時代推移逐漸消逝。面對消逝與失去,是否需要一點有關美好情懷的提醒?
今年,以「光影‧舞動」為主題的第七屆「香港週@台北」,由香港多媒體設計協會籌劃、蕭國健建築師策展的展覽《「行住食字」尋覓香港光影》,藉動畫、廣告及裝置設計三種創作形式,透過「行」、「住」、「食」、「字」四個範疇,重新探索香港的光與影。
《尋覓香港光影》希望在「有光就有影」的概念下,以香港人的日常生活為展覽大方向,為參觀者呈現香港人在燈光下的影子。同時,利用需要光影才可顯示的動畫、電視廣告或宣傳片,以及裝置設計,通過新一代創作者的視角,不論是從日常生活中觀察,或留意身邊的本土特色,作品皆運用創意來表達不同的香港故事。在「行」、「住」、「食」、「字」的多角度解構下,也能讓參觀者從十四個參展單位的作品,感受香港創意產業新生代的無盡創意。
在本次展品中,位在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忠孝三角展出的戶外裝置設計《蝠鼠吊金錢》,以香港常見的當鋪招牌為靈感,運用虛實的手法勾勒出蝠鼠吊金錢的線條,並排列成一道道 X 形的拱門。參觀者可以穿梭於拱門之間,感受到光影的交替變化,及香港氣息的流動。
另外,於展場內呈現的兩件裝置作品:《淡淡定 有$剩》是採用廣東話特有的「鬼馬三字經」諺語格式,透過小豬存錢筒的造型,讓家喻戶曉的諺語「淡淡定,有錢剩」,帶出「淡定」和「餘錢」 的概念。《一元復始》則保留香港早年招牌上常用的北魏真書,讓觀眾可以沿着字形的輪廓,回味昔日港味招牌的風格特點。
八部動畫和兩個系列的電視宣傳廣告,亦多元地融合香港創意產業新一代眼中的香港,題材包括充滿街道文化特色的香港霓虹燈招牌、以及聚焦日常細節的觀察,如關心住在屋村銀髮一族的生活和舊區重建,以草根小人物描繪當下港人的生存狀態;或用傳統本土工藝的保存,體現香港珍貴的歷史,也從詼諧幽默的風格,鼓舞香港自立自強的精神。
《七層譚》以香港劏房蝸居問題為出發,環伺每天汲汲營營工作的年青上班族,如何在被量化的社會中,尋找一個可寄居的「單位」;職業不分貴賤,人人都可以是英雄,《搭棚工人》運用童趣的方式,將搭棚工人包裝成小朋友嚮往的英雄,為辛勤為社會奉獻的工人,致上最高的敬意和尊重。《小城小鳥》和《姓旦老人》,皆從人口高齡化問題作探討,透過小鳥飛翔拜訪老人家的視角,也從新聞記者的探訪關心,看見香港的人情溫暖及社會變遷,重新喚起昔日「姓旦老人」(諧音取自廣東話的「聖誕」老人)的歡樂時光。
《七層譚》,參展者:九猴工作室。 |
《姓旦老人》,參展者:陳宇峰。 |
儘管時光不復返,但最為珍貴的仍是時間曾在香港走過的足跡。《我在牛頭角長大的》從牛頭角下邨的拆遷,回溯 2003 年沙士期間(台灣稱 SARS)的一段記憶,也以主角第一人稱視角,憶述起昔日與奶奶陪伴生活的美好童年;《趁還有墟》則細細品味買賣之外的人情,記錄墟市和社區空間,彼此交互影響應運而生的歷史與情懷。
說到情懷,《「港」情懷系列》以細緻的工匠技術,從小巴的書寫站牌、彩瓷的手繪技巧、手工雨傘的製造修復,不僅凸顯老一輩人對工藝的堅持不懈,也反思保留本土文化的重要性。《7-11 Taste the Life》通過現代視角,將香港隨處可見的便利店 包裝成一間酒吧,享受單純卻熟悉的香港味道。
|
|||
有了香港情懷,港式幽默也是香港不可少的一塊拼圖。《癲噹》裡的貓「癲噹」,在沒有小叮噹的法寶之下,單用觸手可及的日常事物,也能帶來確幸的滿足。《幸福醫藥電視廣告系列》則改編周星馳經典電影片段,並找來教授粵語的語言專家歐陽偉豪(Ben Sir)扮演,趣味內容引起觀眾共鳴捧腹;此外,在今年的主題廣告,請來林海峰聲音演出,以「本地薑,可以強」為主題,介紹有所成就的香港青年們,展現永不放棄、永不言敗的「獅子山精神」。
|
|||
在《「行住食字」尋覓香港光影》中,策展人蕭國健先生希望參觀者透過作品尋覓香港、探索自我之餘,也能感受到獨一無二的香港,更看見香港創意產業新一代非同凡響的創意。不再只通過物質上的「食衣住行」認識香港,而是加入文化視角的「行住食字」等層面,從創作者的視野,體會他們對香港的認同。當這份感受轉化為靈感泉源,以光影作品的創作多元表達,香港,這獨一無二的香港,亦通過另一種形式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
【香港週2018@台北】之【「行住食字」尋覓香港光影】展覽
時間|11.30-12.9
展覽資訊
【香港週 2018 @ 台北「光影・舞動」】
時間|11.30-12.16
詳情請見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