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影評|《謊言迷宮》:來自自身的反省,才最珍貴

每週影評|《謊言迷宮》:來自自身的反省,才最珍貴

作者張硯拓
日期21.03.2016
在《謊言迷宮》(Labyrinth of lies)片中有一段對話,是象徵理想和正義的男主角被上司質疑:「那些納粹戰犯的罪行,當年在紐倫堡大審不是都審過了?」而主角回答他:「那是戰勝的同盟國主導的調查和審判,不是德國自己的司法系統。這兩者的意義天差地遠。」
由此觀之,當你我走進戲院看這部片,發現「怎麼又是個跟納粹屠殺猶太人、集中營與戰犯有關的故事?」可以停頓一下想想: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由德國人拍的德文電影。不是史蒂芬史匹柏的英文片。德國人自己說一個,講德國人自我反省的故事,既是警惕自己,也是對這樣的清醒表示驕傲。也難怪為何,他們會在片中塑造一個乾淨的男主角,挑戰一切舊有髒污,象徵一個全新的開始。這樣的用意與誠實,是值得敬佩的。
《謊言迷宮》的時間點在六零年代初期的法蘭克福,一個年輕的菜鳥檢察官約翰雷德曼,得到來自記者的情資,說有一位二戰時期參與滅絕計劃的前親衛隊軍官,現在竟然在大學教書。不知天高地厚的雷德曼接下這案子,在其他同僚、前輩都不敢或不想碰的情況下,堅持追查下去,沒想到掉入一個極黑的深淵。

而這深淵,不是他碰觸了禁忌話題而招來人身危險,或黑影幢幢,而是他從來「不知道」的許多事,從此深深地纏住,像個鬼魅般拖住他的心靈和夢。這是個部分改編自史實的故事,實際上的確有記者,也有好幾位檢察官,但沒有這個理想主義化身的男主角。這樣創作的用意為何?是為了讓他「一張白紙」地去「知道」這一切,並承受那衝擊和思考吧?
《謊言迷宮》最戲劇化的段落之一,是主角們在辦公走廊上攔住幾個路過的年輕人,問他們「有沒有聽過奧辛維茲(Auschwitz)」?每個都說沒有。這個半世紀後,連位在地球另一端的我們都耳熟能詳的歷史名詞,若果如片中所述,在戰後二十年的德國根本沒人聽過,更遑論知道那當中發生什麼事,那德國人的反省之路顯然也走了好長一段日子。

造成崮中延宕的,則是在這之前,幾次大審判(包括紐倫堡)都只針對主事者,針對下命令或積極執行命令的人,認定他們主導、發動、指揮了各式各樣的戰爭罪。但那些「聽命執行」者,手上同樣沾滿了血,卻能以「服從是軍人的天職」為由,辯解和逃過制裁。只是,現在的我們都知道這理由是說不通的。於是雷德曼挖深、挖廣,原本只針對一隻漏網之魚的查案,變成十幾個前納粹親衛隊的謀殺罪調查,再到後來,成為對曾經在奧辛維茲服役的八千位軍人的大追索。
至此,我當然想起剛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驚爆焦點》。《謊言迷宮》的體裁和形式,那從一條線索不知不覺拉出一整串瓜藤,不可能視而不見的黑暗,以及發現者的痛苦和不可置信,都可以呼應。另一方面,面對這樣的歷史,那在暗影中潛伏、沉睡的巨大惡靈的壓迫,也都籠罩著全片,帶來一種「這麼冒險,不可能全身而退吧?」的預期心理。
結果,則是證明了你我驚悚片看太多,實際上這兩部片的創作者,都不是要拍「冒險」,而是要拍那追尋真理的掙扎,和自我懷疑的路。
 

另一部讓我想起的,當然是最佳外語片《索爾之子》。《謊言迷宮》最有電影感的段落,是雷德曼開始訪問倖存者,當他們娓娓道來奧辛維茲集中營的那段日子,那些「犯罪的日常」,這時候鏡頭沒有停留室內,而是緩緩退出牆外,由沈重而傷感的配樂代替對白暗示觀眾:他們的所聽所聞,讓他們心寒不已。然而我一邊看,一邊想著這些存活下來的人能說的,應該不包括那最恐怖的暗角吧?應該不包括,那在毒氣室中真正的真相?
五十年後的我們,在大銀幕上看《索爾之子》的震撼,那是貼近死亡直至麻痺、瘋魔的地獄場景。那不只是「殺人」和「被殺」,罪惡與慘痛的命運,那是人類竟能創造一個異空間,讓其中的同類所有的行為、生死和甚至時間,都失去了意義,或被變造意義。
 

《謊言迷宮》是一部誠意十足的電影。它也是個好看的商業故事,有英雄,有熱血好友,有心靈導師,大家都背負不一樣的過去。也有惡人,惡人的同夥,或冷漠鄉愿犬儒的各式各樣路人。甚至還有個不錯的愛情故事,讓這一切顯得很「現代」。電影結束後,我馬上查到了:漢納.鄂蘭(Hannah Arendt)針對艾希曼的審判提出「平庸的邪惡(Banality of Evil)」一詞,就是在1963年,和片末的法蘭克福大審判的開始時間一致。由此可見對罪惡的看待,尤其是對那樣特殊時空環境下的重新思考,確實就在那個時間點,發生在全世界。
 
如今藉由電影,德國人再次確立了自己的堅持,比起自我言志,作為讓其他民族觀看的典範,其意義說不定更深遠。Never again,我們不能停止默念。Never again。

【張硯拓】
1982 年次,曾任資訊軟體工程師、產品企劃師,現嘗試寫作。經營部落格【時光之硯】多年,文章以電影心得為主;信仰:「美好的回憶就是我的神。」  
#謊言迷宮 #張硯拓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張硯拓
圖片提供海鵬影業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