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選書|季風人私密群像:紀實漫畫刊物《熱帶季風》
「季風」如其名,是隨季節變化的風。當季節變遷,大海和陸地對溫度變化有了不同反應程度(課本說的:比熱不同),產生高低氣壓,輪番推擠空氣,生成方向完全相反的風。東亞是季風氣候最典型的地帶;世界上最大的大陸,在此撞見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誕生一條季風切線。這個地帶的人民,出生在巨大氣壓隙縫,在反覆且強勁的風裡成長,彷彿帶有一絲雜亂紛陳的堅韌氣息。
地理課在此結束,讓我們回到《熱帶季風》這本刊物。定位為「第一本給大人的紀實漫畫」,《熱帶季風》彷彿蘊含一股自海上來的飽滿能量。當你翻閱過一個個主題各異、畫風各異、表達方式更是天差地遠的篇章,從視覺到敘事都跳躍太快,好像在做一場夏日午後濕暖的夢,走晃過很多國度;一瞬間還潛伏在台灣溝渠裡,下一瞬間在吉隆坡市集裡喧鬧,再縱身跳上關島的歷史巴士。
「我們定位的亞太地區是慵懶而緩慢、又帶點髒亂的,因此佳興試著用較粗線條去設計標準字,像是有很緩慢的風在微微的吹動雲,而在尾端處吹出一些線條的感覺,同時,它也像是許多隨季候風遷徙的候鳥。」——《熱帶季風》募資頁面
慢工出版從去年開始為《熱帶季風》募資,今年首刊終於出版,在形式、內容上都細緻呈現這股暖熱雜亂的感受。邀稿來自香港、台灣、關島等地作者,用漫畫形式來呈現各自關注的地理人文,有時主題遼闊,有些關注小眾,但都同樣視角私密。和文字書相比,漫畫此一媒介的優勢——視覺的震撼,色彩給人直接的感受——以呈現地方文化來說,顯得更為直覺且貼切。
「這本書的設計其實跟一般漫畫刊物很不同,刻意強調的不秩序與節奏感設計,雖然看起來是不太合理,但那就是很亞洲的味道——如同東南亞的市場那樣,充斥著各種顏色和食物,帶點髒亂但充滿活力的亞洲味道。」——《熱帶季風》募資頁面
在裝幀上,每一篇章使用不同的紙質和工法,在小小一冊當中收納廣袤又截然不同的質感。一開始翻閱時,因為故事之間毫無切換餘地,多少對這樣的閱讀經驗感到遲疑。編輯端強調的「不秩序與節奏感設計」不一定好接受,但想傳達心中的亞洲體驗的這份心意很真實。更誠實地說,我並不總是喜歡每一篇故事和畫風,但依然感謝《熱帶季風》勇於並置、串連不同成長背景的心靈意象,展現不同地區的人文風景。
除了漫畫家的創作,每期《熱帶季風》也會深入介紹幾位重要的紀實漫畫家,第一期由胡培菱介紹紀實漫畫開山祖師 Joe Sacco;還有由 Mangasick 副店長、《少女椿》譯者黃鴻硯介紹和丸尾廣末合作過,知名度卻大不如前者的花輪和一,以他服刑後完成的代表作《監牢中》探索文學命題,再再拓寬我們對漫畫可能性的認知。
這是一本給季風地帶文化帶來信心的雜誌。細心構築一種雜亂,以豐沛的意象、細膩的設計,表現眾聲喧嘩的可能。季風人們到底長什麼樣子?在澎湖的宮廟記憶中、俯瞰澳門的建築時、拉開台灣的機車川流時,甚至透過盲人的故事,穿越想像與現實,《熱帶季風》不只給出一個答案,而是開拓一條沒有終點的旅行路線,沿著季風吹拂,夾縫中永遠有更多我們沒看見的風景。
《熱帶季風Vol.1》
作者:陳沛珛、建築大叔、Novia Shin
繪者:陳沛珛、建築大叔、Novia Shin、The Guam Bus、陸偉昌、楊鈺琦、小錢、陳澈、歐泠、奇哥
出版社:慢工文化
出版日期:2018. 0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