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發聲】從設計教育檢討到產學合作的價值──專訪 JL DESIGN 羅申駿

【反思發聲】從設計教育檢討到產學合作的價值──專訪 JL DESIGN 羅申駿

作者反思發聲 │ 2015 師大設計畢業展
日期16.03.2015

臺灣,是座美麗的島嶼,也是孕育我們的母親。在這片土地上,我們學習讀書、認字,學習第一次談戀愛,學習分享與付出的道理。在社會亂象繁生的黑暗中,是它帶給我們不放棄的光芒,也是它帶給我們選擇站起來奮鬥的勇氣。近年發生諸多事件,促使我們開始思考亂象的起因,除了將獨立思考融入生活,對自我做出反省,更在思索的過程中找到對臺灣這塊土地的認同與歸屬感。

多如牛毛的設計學系的洪流裡,我們抱持言之有物的核心理念,期許「設計」一詞不再艱深生澀,應貼近人們生活。學習從細微處著手,無形中讓美學成為大眾的生活習慣,將設計融入你我生活圈。因此,我們邀請了各領域設計師進行主題式的經驗分享對談,建立在核心主題「反思發聲」的結構下,針對各組畢業製作主題進行深度討論,幫助同學們找出自我定位,為這座島嶼發展更多元的可能性。

首篇訪談以「產學合作」為出發點,邀請這次擔任師大設計系 104 級畢業展指導教授的 JL DESIGN 羅申駿老師與我們談談關於學界與業界接軌的更多可能性。先針對臺灣教育體制現況做出反思,分別由師、生兩個不同視角提供意見與想法,再導入產學合作的重要性,討論未來發展與實習進行中可能遇上的問題,最後給予即將進入職場的設計院校學生實質建議與準備方向。教育,是影響人才培育最根本的議題,除了針對現況改善外,如何結合學界與業界的優勢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目標。

IMAGE

JL DESIGN 羅申駿

Q1、設計,是一個並重知識與技術的行業。自政府廣設大學,許多技職學校轉型成大學,提升了普遍學歷,然而系所課程地圖不完善或校方資源不足的問題,導致部分大學生雖手握文憑,卻處於學術與專業技術皆不精通的灰色地帶。對於此一教育現況的看法?

A:
台灣是全世界設計院校密度最高的國家,但我們設計的水平是全世界最高嗎?或前五名嗎?廣設設計院校這件事其實我是不樂觀的,因為並沒有這麼多在相關領域裡擁有足夠實務經驗的講師,很多系所的增設,其背後動機純粹是學校為了想要獲得政府的相關補助,若無法與跟業界接軌,廣設院校一點意義也沒有。在這個社會裡,大家討論的就是「跨界」,不能只是鑽研某一區塊,應吸收多方知識,尤其身處設計領域,會面對不同問題、不同客戶,需要說不同故事,因此需要吸收不同養分,學術或專業知識都須並重。

產學合作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提早讓學生知道自己將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你們必須先做好準備。即便政府政策上或教育制度層面存在著一些問題,我永遠覺得學生應該先問問自己可以做什麼?假使學校沒辦法提供我更多資源,那我可以怎麼做?這個動作越早開始越好,例如畢業製作,學生與業界老師針對不同作品一起討論,相同的問題彼此有什麼相異的看法、不同的詮釋?另外,像新加坡理工學院,指導老師會先寫 e-mail 詢問我們公司是否有興趣幫助學生跨海實習,初次面試時老師會陪同在旁,主動向我們公司介紹學生的資歷。一次兩名學生共三個月的實習,由校方補助差旅費與住宿費用 ,我們公司支付餐費。我覺得老師能做得不只是教授設計,實際親身推行產學合作是一個特別重要的過程,尤其身處設計系所,如何與業界接軌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Q2、是什麼原因促使老師決定跨界進入校園呢?

A:
當察覺目前教育體制出現瑕疵,我希望在自己極度有限的時間內貢獻心力幫助學生看到不同的可能性。以這次師大設計畢業展覽為例,儘管時間因素無法全程參與,但至少我能針對每一組同學的畢業製作題目與架構給予意見與指導,讓你們看到更多元的想法,聚焦主題核心,探索更深的價值。我能做的就是將另一扇窗戶開啟,至於能夠看到多遠多廣的風景,依然取決於你們。

Q3、以一個具有高水準與經驗的業師的角度而言,當您跨入校園時,看到什麼樣的問題?

A:
學生不夠飢渴!雖然大家開始對鄰近國家的競爭力提高警覺,擔憂著台灣的未來,事實上臺灣的經濟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 幾乎人人有手機、都擁有能力看電影,以致學生對於「成功」的飢渴度不夠時,積極度自然無法表現出來,尤其當學校無法提供更好的資源時,更應該主動尋求自己要的東西。

學校既然要成立一個設計系所,理應具備應有的資源與學習環境。我們不需要一個富麗堂皇的教室,但我希望學生周邊都是美的事物,希望他們聽的、看的都跟設計相關,透過環境滋養他們。既然要教設計,這就是一個基本門檻,假使我讓學生在工廠的環境學習,怎麼有資格要求他們成為設計新星呢?另外,如何讓大量的且有產業經驗的老師進入校園也是一大問題,找到在專業領域中最出色的老師,才能給予學生更多不同的可能性,假使授課的人都不專精,那怎麼可以要求你們變成最有潛力的學生?臺灣教育普遍的問題在於,我們一直在朝橫向發展,可是重點應該是垂直發展。應該把精力放在學校最專精的系所,行有餘力再成立不同的系,不要為拿政府補助而廣設院校。

Q4、近年學生們意識到實習的重要性,積極投入的過程中,難免會提出一些疑問。例如:無薪實習、廉價勞力……等。關於此點您有什麼想法呢?

A:
這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且這些問題都有雙向的解決方式。從業界來看,若學生能夠獨立完成一件商業案件且表現出色,理應給予對等的報酬,這是一定的。即使剛開始他是實習生,但隨著他的進步與成長,公司就應該要珍惜人才,若不懂得這個道理,除了人才流失外,旁邊的人看到此況也會開始懷疑公司的方針、經營方式。再由學生角度出發,若企業主能提供實習生足夠的養分,「實習無薪」不過是個膚淺的問題。假使你表現傑出但公司依然不重視你、無法滿足你的需求,就離開呀,抱怨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找一個能讓自己學到東西的實習機會,而不是以金錢衡量報酬 (實習經驗) ,學生階段與其追求報酬,不如找到能夠快速且大量吸收養分的地方,只要這個機會能夠讓你學到東西,一定要抓住。

Q5、設計科系林立且人才眾多,學生進入職場前應該具備的能力?

A:

「熱情」是基本條件,任何一個行業都需要熱情支撐,若對於正在執行的事毫無感覺,那麼你只是在完成工作。此外,我一直覺得設計很主觀,但「作品品質」很客觀。儘管作品品質受到外在因素影響 ( 例如:學校提供的課程是否完善、學生如何鞭策自己……等 ),切記永遠在遞出作品前詢問自己:「什麼程度是高品質?目前達到最好的狀態了嗎?自己真的已經榨出每一分力氣呈現作品?」不能只是完成作品,品質優劣才是關鍵。

再者,學生必須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儘管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教育文化深植華人地區,別忘了每位學生都是獨立個體,自我反思的同時鞭策自己做得更好,學會思考,不斷提出疑問、找出答案,嘗試衝撞這個體制,找尋不同的可能性。路上會跌倒、犯錯,但這就是設計、創新的必經過程,學會檢討、重新站起來,才能擁抱成功。最後,「好奇心」與「國際觀」也是不可或缺的態度。身為設計師本來就應該對周遭感到好奇,對任何的事物抱持追根究柢的精神,推估預期成效、影響層面,並思考如何改良,尤其在社會設計的領域更需要隨時保持好奇心。網路無遠弗屆,定期更新國際資訊,深入了解並掌握多元平台的運用,鑽研在國內無法獲得滿足的學術與技術,自我詮釋後再融入作品中,產生屬於自己的創作。

【羅申駿】

對動態圖像與頻道品牌設計有強烈的美感與豐富經驗,並在金曲 25 透過頒獎典禮將視覺美學概念擴及全台。先後創辦視覺設計團隊「JL DESIGN」與電影特效公司「WeFX Studio」,嘗試將臺灣的創意設計力推向國際舞台的新生代創意領導人。

反思發聲

近年生活周遭發生諸多事件,促進我們開始思考亂象的起因,除了將獨立思考融入生活,對自我做出反省,更在思索的過程中找到對臺灣這塊土地的認同與歸屬感。

展覽主題「反思發聲」由兩部分組成, 畢業展的主軸圍繞在「反思」,系列宣傳活動加入「發聲」概念,藉由對談活動練習表達自我觀點與多元接收訊息,融合成更完整的思考脈絡。此外,各組同學透過「反思」個人生活找出感興趣、關注的議題或者易於被大眾忽略的現況,並運用設計解決問題,實踐「發聲」的理念,幫助這座島嶼變得更加美好。

【展覽資訊】

反思發聲 | 201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 畢業展
展覽時間 | 2015/6/5(五)-14(日) 09:00-21:00

開幕茶會 | 2015/6/6(六)14:00

展覽地點 | 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果酒禮堂 2F

#反思發聲 #設計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201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畢業展 / 形象策展組
攝影201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畢業展 / 形象策展組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