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發聲|
影像作品與平面設計的完美結合──專訪 Waterfall 小八

反思發聲|
影像作品與平面設計的完美結合──專訪 Waterfall 小八

作者反思發聲 │ 2015 師大設計畢業展
日期11.05.2015

「我認為攝影是一個很有力量的東西,無論人們有沒有意識到眼前的是一張照片,或是是一個『什麼』,也許他也不知道那是什麼,但影像就是很有趣,會讓創作者想拍出新的作品,也會讓觀者想嘗試去了解,為什麼有人在拍自己以前不曾看過的東西?」念澄一邊說著,眼睛裏透露出微光。

畢業製作小組「透明體」(吳念澄、呂世傑)藉由攝影、文字、裝幀,記錄社會框架與性別的關聯,嘗試將影像集結成冊,讓觀者以開放且自由閱讀的方式解讀這本新型態的攝影書籍,進而了解每個被攝者背後的故事。因此形象策展組跟著一同拜訪了 Waterfall 獨立出版的總編小八,針對同為影像編輯的兩本雜誌 Not Today 和 Waterfall 進行訪談,討論影像作品與平面設計結合的可能性。

Waterfall 總編小八。

Q1、影像在 Not Today 和 Waterfall 兩本雜誌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兩者間的異同是?

先從 Not Today 和 Waterfall 不同的地方談起,Waterfall 會先設定一個主題,再去蒐集符合題目的作品,所以作品所涉及的層面很廣泛,不會有特定的主軸,而是由不同面向討論這個議題。而 Not Today 分割成很多部份,但總體而言它是一本從空間出發的雜誌,描述的對象偏向概念性的實體空間,例如去別人家裡做訪問,或是找藝術家介紹一個地方。因此,影像收錄的部份多取決於藝術家本身創作方式跟理念,我們實際介入的程度並不深。
有人問我為什麼會想辦雜誌呢?其實最初的時候,純粹因為自己非常熱愛紙和書,單純想做自己喜歡的事。一開始當然也不確定這本雜誌會以什麼樣子呈現,時間久了,慢慢加入更多想法,綜合成目前的樣子。所以這兩本書,不是不能放在一起探討,只是它們有各自的歷史跟發展。

Q2、我們觀察到出版品 Not Today 不僅收錄了許多不同企劃,且擁有非常活潑的編排方式,在編製時抱持著什麼樣的想法?如何決定採用何種編排方式呈現內容?

要幫一本雜誌做出專屬特色是滿困難的事。Not Today 最主要的軸心就是希望能和 Waterfall 有所不同,為了區別兩者,Not Today 更注重色彩與字體運用,編排方式也和 Waterfall 的走向不同。Waterfall 以影像為主,版面乾淨、文字比較少,可是 Not Today 成份不一樣,我們接收來自各地的藝術家稿件後,除非藝術家特別說明希望作品依照自我設定的方式呈現,不然我們會讓設計師自由發揮、編輯詮釋。第一期 Not Today 出版時,曾聽到有人覺得封面與某雜誌風格類似,等做到後面幾期的時候,逐漸聽不到這樣的聲音。或許還無法確定這就是屬於特定的風格建立,但我想這就是小小的累積,像是漸層背景、藍配黃的色彩搭配、字體很大……,這些同質性的特色,經過積累而逐漸成為觀者辨識的方向。

Q3、在編輯 Not Today 和 Waterfall 這兩本雜誌時,有預設讀者嗎?編輯者如何界定收錄的作品內容跟想傳遞給讀者的訊息一樣?

編輯 Waterfall 時沒有特定預設對象,但成立 Not Today 時,希望讀者是喜歡藝術設計的人。其實在編輯 Waterfall 時,我比較偏好以個人觀感去執行,不會全盤考慮一般人或是讀者他們看了內容後的想法。通常我心裡會有一個小劇場或是編輯台,先自行決定題目背後的主軸,歸納出一個比較模糊的定義去看待每一件作品,並用自己的方式解讀,如果覺得意義上說得通,或是符合我設定的定義,就將它納入這期雜誌。比如說這期的 Waterfall 以「食物」為主題,食物代表被消化的東西,也就是我們平常消耗的物質,只要作品符合這個定義就會被收錄。

Q4、如何在眾多的作品中,挑選一張能代表這期主題的攝影雜誌封面照呢?

我們自己也想過說是否要找一個人來作為書籍的封面,但是考慮到個別案例無法代表全部,因此我們會挑選自己覺得最精彩、可以吸引人的照片做為封面。關於封面設計,兩本雜誌擁有不同性格。Not Today 很明顯有其標準字以及相對應的題目,而 Waterfall 我們希望它以書的格式發行,一般來說書的封面不一定會把整本書的內容完整描述,因此沒有絕對的答案。

Q5、將平面設計與影像作結合時,如何取得平衡點,才能讓平面設計展現美感的同時保留攝影作品的本質?

當平面與影像結合時,能否抓住觀者目光並不在於視覺的好壞,真正打動人心的是『你在做什麼?要怎麼做?』除了現今存在的編排形式,或許能夠加入一些更有趣的美感跟操作手法。關於越來越多人重視的「美感」,用「好看不好看」來定義其實非常籠統。我認為讓作品有理由的好看、有理由地挑選呈現的顏色,會讓創作者在創作時產生大量決定性的想法,隨著時間累積,最終成為個人直覺與作品特色。至於「操作手法與呈現方式」沒有絕對的規則,取決於創作者如何看待這個計畫,以及希望觀者怎麼去接收你想傳達的關點或拋出的問題,可以利用紙質、印刷方式、裝幀方法暗示出創作者想傳達的意念。

【透明體】

以社會學著作《沈默的螺旋》為文本,探討與辯證透明(透明化)作為一種社會參與過程中的自我異化行為、進而延伸成一種存在的狀態。
社會少數普遍存在於許多社會的現象,只是我們從未去正視它而已。而在這次的攝影主題《透明體》中透過身體意象兩大主題:「性別身份」以及「身材的審美」,綜合被拍攝者的分享,使用攝影、訪談作為媒介紀錄每個當下,試圖再現在群體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中,個人對於自己身體的看法、信念和情感態度。

【瀑布 Waterfall】

瀑布(Waterfall)以網站平台形態於 2006 年創立,在線上發表企劃與策展計劃。專注於藝術文化與生活,向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以邀請與募集創作的方式進行主題編集,作品類型以攝影為主,但也涵括插畫、設計、錄像、短文與長篇小說等多元面向。2009 年,瀑布出版了第一本實體化的刊物《What's Your Function in Life?》,得到了熱切的注意與極佳反應,並陸續接獲邀請,參與世界各地的書展,例如巴黎的 Offprint 攝影藝術書展、倫敦藝術書展與東京藝術書展等。
自 2013 年起,瀑布轉型為出版暨設計工作室,承接設計案與其他委託案。除了同名刊物 Waterfall 以外,瀑布也開始出版藝術家作品集與合作刊物。在 2013 年 11 月,另一本全新季刊 NOT TODAY 創刊發行,這是一本介於藝術與生活之間的新雜誌。

反思發聲

近年生活周遭發生諸多事件,促進我們開始思考亂象的起因,除了將獨立思考融入生活,對自我做出反省,更在思索的過程中找到對臺灣這塊土地的認同與歸屬感。
展覽主題「反思發聲」由兩部分組成, 畢業展的主軸圍繞在「反思」,系列宣傳活動加入「發聲」概念,藉由對談活動練習表達自我觀點與多元接收訊息,融合成更完整的思考脈絡。此外,各組同學透過 「反思」個人生活找出感興趣、關注的議題或者易於被大眾忽略的現況,並運用設計解決問題,實踐「發聲」的理念,幫助這座島嶼變得更加美好。

【展覽資訊】

反思發聲 | 201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 畢業展
展覽時間 | 2015/6/5(五)-14(日) 09:00-21:00

開幕茶會 | 2015/6/6(六)14:00

展覽地點 | 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果酒禮堂 2F

#Not Today #小八 #Waterfall #反思發聲 #設計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201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畢業展 / 形象策展組
攝影201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畢業展 / 形象策展組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