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發聲|動態影片如何改變世界?──專訪動態設計團隊 Mixcode 混合編碼
近年社會動盪頻繁,促使正值大學畢業之際的我們開始介觸、思考許多事情。從洪仲丘事件、食安風波、核電問題一路到去年的太陽花學運,我們對媒體報導內容抱持懷疑,學習搜集參考資料拼湊真相,從多方面向判斷、獨立思考。透過設計方法與動畫製作,我們嘗試用自己的話,傳達內化後的想法,進而引起更多共鳴。
一部動態影片,真的能改變世界嗎?
Q1、《掠食》(許芳瑜、陳政豪製作)是一部即將問世的動畫作品,探討人與社會之間的權力關係,期望促進觀者思考並從中獲得共鳴。動畫中的角色一部分代表握有權力並濫用社會資源的人,另一部分則代表不懂得反抗、對於不合理要求照單全收的人。我們將這種現象視為臺灣目前的社會縮影,請問兩位對於這個現象有什麼樣的想法?
A:
事出必有因,社會充斥濫用權力的角色,或許與人民長期對公共事務漠不關心、政治冷感有關。近年社會不斷推演,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社會議題,提供不同的意見與聲音。這讓我想起去年的三一八學運,或許它代表著公民素養的覺醒,喚醒很多沉默的人們,嘗試站出來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捍衛權力。
恰巧幾天前閱讀了 BIOS 針對《反派的力量》一書專訪馬欣的文章,文章中提及他對社群網站的一些觀察與想法。事實上,社群網站中的言論時常會有一面倒的傾向,造成部分人不敢表達跟「大多數人」不一樣的看法或是價值觀,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兩種人,一種是不敢跟別人不一樣的人,一種是極欲想跟別人不一樣的人,甚至出現「為了反對而反對」的情況。因此「獨立思考」逐漸變成大眾非常關注的能力,凡事對事情持懷疑態度,多元接受資訊,避免落入未經思考便人云亦云的窘境。另外,獨立思考也是創作中重要的過程,省略此步驟的作品,往往缺乏深度。
Q2、執行「掠食」這支動畫的初衷,是希望藉由影片讓觀者能產生共鳴進而開始思考相關議題,不論想法是否與我們相同,只要能產生對未來社會更好的思考方法,就達到這支影片的目的了。試問製作龐大議題或諷刺類型的影片時,需要特別注意哪些地方,較能夠達成引起共鳴或思考的目標呢?
A:
影片、動畫作品,當然是希望更多人看到,讓它能好好發揮作用。雖然在製作前期會有觀者設定,但比起給特定對象觀賞,我們更希望不論觀者抱持何種立場、身分,都能在觀賞後產生屬於自己的想法。經過獨立思考轉化後,再傳遞給第三人,讓更多人接收到資訊,這才是影片主要的訴求。
製作這類相較嚴肅議題的影片,執行者通常都會運用諷刺或暗喻的手法呈現想傳達的議題,但隱喻程度的拿捏卻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由於本身議題已經很難詮釋,若太過隱喻意涵,反而會讓觀眾無法理解你們想要表述的觀念。可以嘗試在影片中加入符號,或是在開頭置入一句簡易好懂卻能涵蓋影片主旨的文句,作為引言,再利用清楚的脈絡與敘事手法傳達你們想告訴大家的故事。人類是相當注重視覺感官的動物,相較於冗長的敘述文字,由簡單明瞭的視覺角度出發,觀者較容易接收訊息,進而促發思考或重複咀嚼玩味。
Q3、發想動畫腳本的過程中,探討了許多關於掌權者與受迫害對象之間的關係,不免讓我們開始懷疑,改變是否真能成功?以食安問題為例,是不是應該從政府開始明確訂定制度,以免問題再發生?或像頂新集團事件,有人發起抵制購買產品,進而影響政府作為。究竟應該從體制「上對下」進行改革,或者由人民發起「下對上」的反動呢?
A:
不論是「上對下」或是「下對上」都是互相影響的。以選舉為例,所謂的「下對上」就是人民用選票選出後選人,人民選擇改變;而當選的執政者在選票支持下,去改善、翻轉政府現有體制,這就是「上對下」的經營。儘管「下對上」所形成的變化,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的累積,但只要我們持續去做,終究會有改變的一天。
Q4、科技日新月異,從三一八學運的號召到去年選舉的宣傳,都間接宣告了網路時代的來臨。就動態影像而言,網路平台無疑是最容易發表也最容易被轉載的捷徑。請問你們對於「媒體」的看法為何?在社會事件中社群網站及媒體又分別扮演什麼角色呢?
A:
我認為新聞比較理想的狀態應從中立、客觀的立場去描述一件事情。目前臺灣的傳統媒體大多有特定的立場,可能與背後財團支持及其代表的政治傾向有關,因此呈現的新聞比較單向,特別當它潛移默化地植入某些想法給人民時,造成的影響深遠。但事實真的是我們眼前看到的這些新聞畫面嗎?別忘了,所有的事情都能從多種面向進行討論,養成多元接收訊息的習慣,別總是照單全收。不是有句話說「吵架總比冷漠好」嗎?(笑)
網路時代來臨,在網路上每個人都有機會和權利發表自己的價值觀,從更多面向來觀看事情,「事實」就比較容易被描繪出來。我想,網路與社群網站正扮演著提供訊息傳播與接收的角色。
Q5、最後,請問「設計」在社會實踐上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們真的能靠一部動態影片來改變社會嗎?
A:
我想以太陽花學運為例,來談這題。當時有社團號召民眾投稿,不論是書法、影片或攝影都行,重點是希望大家嘗試用自己的觀點去陳述對學運的看法,最後集結成一個網站,供所有人瀏覽,這不正是一種社會實踐嗎?這麼多人參與,集結各自的「美感」,而引起了更多迴響與共鳴。
我不知道「設計」究竟能不能改變世界,但我相信「設計」是一個手段和方式。我們透過一個更有張力、或是美化視覺的方式,去記錄事件與言語,延長這些記憶的保存期限,並透過實體文宣、網路平台,讓更多人能夠透過不同的觀點看事情。
「設計」會是一種改變世界的方式,但世界絕對不是單靠「設計」就能改變。
【Mixcode 混合編碼】
由兩位對設計保持最初熱情、對動態影像充滿熱忱的設計師 TuBo 與 KG 組成。孕育自滿溢的創作欲,MixCode Studio 於 2013 年誕生,我們擅長混合各式媒材與人才,以電腦般精準的判斷,結合直擊人心的故事與撼動眼球的執行,挑戰當代視覺美學,創造令人 WOW 不停的作品。
■ 作品領域:品牌視覺規劃、角色設計、動畫
■ 代表作品:第 25 屆金曲獎視覺設計、2014 / 2015 中信兄弟象開場動畫、GT Life 4G
【掠食 GREEDY GERM】
一個只能在顯微鏡裡才能看得見的小小世界中,居住了一群小小的住民,他們和善膽小,彼此相互依靠快樂地活著,不料,一個神秘客的來訪,打破了平常寧靜安詳的生活......。
社會問題頻繁發生,讓我們開始思考關於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權利關係,並從中找出共通點,利用動畫建構出故事, 引起觀者共鳴,透過獨立思考與自我消化,正視自身握有的力量。
【反思發聲】
近年生活周遭發生諸多事件,促進我們開始思考亂象的起因,除了將獨立思考融入生活,對自我做出反省,更在思索的過程中找到對臺灣這塊土地的認同與歸屬感。
展覽主題「反思發聲」由兩部分組成, 畢業展的主軸圍繞在「反思」,系列宣傳活動加入「發聲」概念,藉由對談活動練習表達自我觀點與多元接收訊息,融合成更完整的思考脈絡。此外,各組同學透過 「反思」個人生活找出感興趣、關注的議題或者易於被大眾忽略的現況,並運用設計解決問題,實踐「發聲」的理念,幫助這座島嶼變得更加美好。
【展覽資訊】
反思發聲 | 201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 畢業展
展覽時間 | 2015.06.05 (fri) - 14 (sun) 09:00 - 21:00
開幕茶會 | 2015.06.06 (sat) 14:00
展覽地點 |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果酒禮堂 2F